與老同行—— 文化村董事總經理 羅凱寧 Stephanie Law

與老同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 ‧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意思是以關愛家中長輩的心去關愛身 邊的長者,是一種推己及人的關愛精神。 這種美好的護老精神,正好就是護老品 牌「文化村」的寫照。文化村於2001年成 立,時至今日已由家族第二代接手。今期 有幸邀請到文化村董事總經理羅凱寧女士Stephanie,一探其「與老同行」秘訣。

一家同行

文人村是一個百分百的本土品牌,由 Stephanie 父親 在2001年創立,至今剛好20年。「爸爸當時已經洞識 到護老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行業。而隨著人口老化, 挑戰只會越來越大。2021年超過65歲的人口大約有 17%,但到2036年將會有三分之一人超過65歲。」面 對日益龐大的市場需求,除了 Stephanie 外還有她的兄 長及弟弟,三人一同接管父親的護老事業。「我們三人 在公司裡的職位是一樣的,但各有專長,互相合作。 哥哥讀商科,我讀心理及日文,弟弟則讀建築的。我 們主張開放式的企業文化,甚至連房間都採用玻璃設 計,增加透明度。公司現在有 141 位員工,我們都鼓勵 討論,為公司出謀獻策。

與老同行

還記得記者在採訪當日,去到文化村門口還在四周張 望,不見任何「老人中心」或「長者用品店」。直至同 行記者提醒,才知身旁的「家品店」正是文化村。或許 這正是文化村的品牌特色。

大部份長者都抗拒入住安老院的沉悶和孤獨感,針對 這種負面印象,文化村花了很多心思。文化村現有2 間專業護理安老院及1個「長者生活社區」。長者生活 社區正是文化村近年的旗艦項目,參考北歐的生活模 式,讓長者可以自主自立。

「我們希望讓入住長者生活社區的住客感覺只是搬了屋 而已。有別於一般的安老院,在長者生活社區裡的住 客不會有既定的作息時間表,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日 程。我們亦設有很多公共空間讓長者之間互動交流, 更會透過植物和動物等增加長者生活的樂趣。而選址 在屯門亦是一個靠近大學和社區的位置,讓長者貼近 社區,減低其孤獨感。除此之外,日常相處的細節我 們都十分注重。舉個例子,第一次與長者見面,我們 不會稱呼『伯伯』、『婆婆』,反而會問『你希望我們如 何稱呼你?』很多時候往往是照顧者令長者誤以為自己 是需要被照顧的一群,所以我們對員工培訓會亦會著 重日常溝通、說話字眼等細節。」

同住同行

文化村一直以人為本,無論是對於在家養老的長者或 是住在旗下安老院的長者都會關顧到其感受。「香港有 9成長者都是居家養老,而入住安老院舍的不足1成, 所以護老用品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市場。我們一直致 力為『護老』注入活力,從市場推廣的材料,以至店鋪 的設計,都希望為長者及其照顧者帶來新氣息。」的 確,店內光鮮明亮,色調柔和溫暖,與一般護老用品 店陳列著滿滿的消毒藥水、尿片、輪椅等冰冷陳設有 明顯的分別。「我們引進的產品都經過悉心挑選,從細 節裡關顧長者需要。以輪椅為例,考慮到家居環境, 我們引進有滾輪的高背椅子代替輪椅,既減少所佔用 的空間,又能提升靈活度。而可以加設進餐板方便長 者進食、以流線型設計方便長者站立。這些都是利用 科技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

同行同行

既然香港有如此龐大的長者人口,其照顧者的需要亦 不容忽視。「院舍的前線員工平均年齡是 50 歲左右,其 實是以老養老的情況。我們引進的產品亦會以此為考 慮因素,既可方便長者,亦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而 這些新產品結合了科技與設計,打破『護老』沉悶守舊 的印象,亦有效吸引年輕人才加入。透過種種提升, 我們希望可以改善業界情況,亦可提升護老質素。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當真正要照顧這塊 「家中瑰寶」時卻往往困難重重。除了病患引致的不 便,更多的是如何「從心同行」。大至裝修設計,小至 日常對答,文化村都一絲不苟的仔細琢磨,只為能夠

更好的陪伴長者走在人生中最後一段路。